佤族乐器 佤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乐器有哪些

佤族木鼓

在佤族的各种器物中,最神圣、尊贵之物莫过于木鼓。传统的木鼓以红椿、红色树为原材料,长约200厘米,直径约70厘米,鼓身挖一条长约150厘米,宽约15厘米的直槽:中是掏空,槽两侧各刻一鼓舌,鼓舌周围留有空隙,起共鸣作用。每个佤族村寨都至少有一对以上的木鼓,较小者称“公鼓”,较大者称“母鼓”,供奉于专门的木鼓房中,置于两根横木之上,以防潮湿。

较大的村寨,有数个木鼓房和数十个木鼓。大约一两年就需要更换新木鼓。制作新木鼓时,首先需要从森林中拉回一段大树干,称之“拉木鼓”。拉木鼓是一项整个村寨人都要参与的盛大活动,在佤历“格瑞月”(相当于公历12月)开始进行。届时,魔巴(巫师)鸣枪并敲击召集村寨群众。举行祭祀和剽牛活动。制作木鼓,大约要6至10天时间。

古往今来,佤族人民把木鼓当作灵物崇拜,认为敲木鼓可以通神灵,驱邪魔,降吉祥。当时,遇有战争等紧急事态。用木鼓示警集众;猎手捕获虎豹等野兽,也要击鼓表示敬意。逢年过节或宗教祭祀之时,木鼓更是振奋人心的乐器。当人们用大木棒敲打鼓身时,可以发出四种不同音响,(多为一人敲打,也可数人合击)铿锵有力,节奏交错,形成了一种特定的“鼓语”。20世纪70年代以后,木鼓经过改制,成为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,登上了新时代的文艺舞台。

佤族小独笛

小独笛,佤族竖吹乐器。佤语称“瓦格洛”、“蔚利”或“住”。广泛流行于云南西盟、沧源、孟连、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。

小独笛的历史渊源

小独笛是佤族古老的竖吹乐器,管身竹制,音色圆润、柔美,可以独奏、合奏或伴奏。早在东汉时期,小独笛的前身竖逐就已流传于民间。

到了隋代和唐初,小独笛成为宫延中的主要乐器。

盛唐时期,小独笛在当时的乐制、乐府和宫廷乐舞中,一直是重要的乐器。宋代以后,箫、笛等乐器逐渐取代了小独笛的地位,以致在广大地区已很难见到这种古老的乐器了。它目前只流行于闽南和台湾,是演奏福建南音离不开的乐器。

1300多年前,小独笛东传日本。从隋高祖开皇20年(公元600年)起,日本曾屡派“遗隋使”和“遣唐使”前来,两国间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,许多乐器传入日本。据传,日本圣德太子特别喜爱小独笛,曾亲自吹奏,他当时所用的小独笛,如今还珍藏在奈良的法隆寺中。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,现在也保存着唐代传去的8支小独笛。

最早传入日本的小独笛称为“古代小独笛”,很长一个时期并未在民间流行,而是以“高贵乐器”的身份,只在宫廷雅乐中使用,或是作为达官贵人的玩物,故也称“瓦格洛”。直到1871年以后,“普化小独笛”才传入日本民间。

小独笛的乐器形制

独笛外观侗笛很相似,管身竹制,全长约30厘米。制作方法也类似侗笛,管的上端为吹口,在吹口处顺竹统劈一小口,两侧各垫一薄竹片(头大尾小),中间形成一个长方形吹孔。

吹孔下部切一斜口,在正面近吹孔处开一椭圆形音孔。吹口内侧呈弧形,设有笛塞。管身正面开有4个按音孔,可发出5个音。各地瓦格洛规格不一,音高不同,常用bB、bA调两种。


素材湾 - 分享精品教程和短视频等各种资源素材

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源:

  • 柔和背景名片卡片设计样机 Business Card Mockup
  • 80个干油墨AI矢量笔刷
  • (第二套)6000+好莱坞婚礼微电影MV宣传片LUTs视频调色预设
  • 10个iPad专用石墨Procreate笔刷素材 10 Graphite Brushes Procreate
  • 高级欧美户外真实场景海报帆布袋卡片MOCKUP展示样机设计素材
  • PSD模板-撕裂照片效果PS图层样式模板
  • 大师课程:时尚摄影和面部精修美容艺术大师课程+PS笔刷+PS动作 Tamara Williams - The Art of Beauty Mast
  • 创意机构和作品集网站HTML模板 Xolio – Creative Agency & Portfolio Template
  • Procreate笔刷:超逼真墨水钢笔记号笔触感美术线条 True Grit Texture Supply Monomania
  • 月亮乌鸦动物徽章插画 raven animal illustration
  • 堆叠肥皂条包装样机 Stacked Soap Bars Packaging Mockup
  • 高质量复古做旧艺术颗粒感丙烯酸油墨水墨滚筒纹理素材合辑 Roller Textures
  • 达芬奇模板 Cartoon Elements 爱心/彩虹卡通动画元素彩色叠加层
  • 企业品牌文具VI设计样机图psd模板v3 Stationery Mockup
  • Najwa – Sans Serif Font 一种简单杂志海报社交媒体宣传册无衬线字体

  • 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kfco.com/zatan/33519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    0

    评论0

    请先